页面版权所有:国融(国际)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 鲁ICP备10206088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联系电话:0531-67776707 传真:0531-67776700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纬二路51号山东商会大厦A座29层
THE COMPANY'S RESEARCH
本司行研
智能升级助推产业发展 国产机器人将迎井喷期
据IFR预测,中国工业机器人2016-2018年的销量将分别达到7.85万台、9.81万台、12.27万台,年均增长25%左右。这预示着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在未来几年,将步入一个井喷式的发展时期。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16年12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从六个点和八个专项行动阐述了我国当前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形势,以及未来5年智能制造重点任务部署、实施的总体布局。
产业升级助推智能机器人发展
中国劳动力价格上涨推高生产成本,被认为是智能工业机器人快速推进生产和研发的原因之一。自2008年1月1日,新劳动法实施以来,中国各地上调了最低工资水平,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出现民工荒,中国人口红利渐失,一些生产型企业开始外迁。
目前,由于国内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劳动力就业思维的变化调整,一度以廉价代工形成的中国制造业产能优势也开始松动,大有逐渐向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的趋势。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表示,中国想靠大量出口拉动国内经济的时代已经结束,所以定要将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作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下一步的中国的制造业应该向着高端化、分层化、低碳化的工业发展,减少低端生产,增加高端生产。
实际上,我国的机器人研发起步并不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由于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和技术是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的两个关键因素,机器人产业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产业化瓶颈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国内机器人虽然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机器人本体、控制系统、电机等部分上所研发的机器与国外无异,但是机器人中的重要零部件,比如: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产品,国内企业还是依赖进口。这是因为机器人的减速器和电机对轴承、齿轮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而这些部件的加工精度又与数控机床等设备的精度密切相关,在数控机床领域,中国尚处于技术追赶阶段。
《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一文中,明确提出要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核心技术研究,攻克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并形成生产力。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再次明确指出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大力开发工业机器人本体和关键零部件系列化产品,成为突破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显示了国家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视,并为未来中国机器人的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表示,未来机器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排挤或者替代传统劳动力,机器人极高的生产效率,也会将人类文明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程度,同时推动着劳动者向更加高端的产业转移。
智能机器人或迎井喷期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业机器人是整个转变过程的催化剂,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国际机器人协会发布的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各地区工业机器人销量需求增长率排名中,亚洲地区位居榜首,而中国以59%的增速成为工业机器人最大的需求国。
尽管过去五年,我国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迅速,但从使用密度(每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数)和应用比例指标来看,我国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截至2015年,中国机器人使用密度仅为34台,国际平均水平为56台。横向对比发达国家,韩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国家,每一万名工人中拥有437台机器人,日本为323台,德国为282台,美国为152台。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015年发布预测报告指出,中国工业机器人2016-2018年的销量将分别达到7.85万台、9.81万台、12.27万台,年均增长25%左右。这预示着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在未来几年,将步入一个井喷式的发展时期。
专家表示,虽然中国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装备的市场起步较晚,而国内装备制造业正处于由传统装备向先进制造装备转型的时期,但是人口红利的消失,高端制造业回流,低端制造业转移的现状迫使中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随着机器人产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及下游行业的驱动,未来对机器人的需求将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采编: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