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版权所有:国融(国际)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 鲁ICP备10206088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联系电话:0531-67776707 传真:0531-67776700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纬二路51号山东商会大厦A座29层

THE COMPANY'S RESEARCH

本司行研

辛国斌:做好六项重点工作 推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

分类:
工程机械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09/27 15:41
浏览量
【摘要】:


“新疆天业和新疆科神两家农机企业以及石总场的参观和会场的展示,让人切身感受到了这些年来我国农机装备振奋人心的发展,感受到了农业机械化带来的沧海桑田的变化。”

9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新疆石河子市组织召开农机装备现场推进会。辛国斌副部长在会上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并就推进农机装备发展发表讲话。农业部、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等农机装备工作组成员单位代表,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中国农机化协会、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等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等14个省(区)工信委等主管部门,以及农机行业企业和研究院所等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十余年黄金发展成效斐然

会议代表认为,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近十几年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农机装备制造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批知名企业和优秀品牌脱颖而出,一批大型高效、作业精准、绿色节能的装备研制取得积极进展,市场供给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农机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一是产业规模连续五年居世界之首。2016年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700亿元,农机总动力11.5亿千瓦,分别较“十一五”末增长80%和23%。目前,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具有较强活力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国规模上农机企业达2400多家,其中,民企约2060家,主营业务收入占比76%;外企30余家,业务收入占比3~5%。

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2016年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平均水平为65%,较2010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黑龙江综合农机化率达到96%,居全国首位,与发达国家水平不相上下。大马力拖拉机在深耕作业上的应用,有效缓解了旱不保墒、涝不蓄水、透气性差的问题。通过农艺改造,广西“高糖高产”甘蔗基地新植蔗耕作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

三是农机装备制造水平不断提升。一方面,我国200马力以下大型拖拉机实现量产,自主谷物联合收割机已占国内市场主导地位,大型采棉机、甘蔗收获机实现国产化及应用。另一方面,中国一拖已研制出400马力大型拖拉机,中联重科生产的230马力动力换挡拖拉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型复式作业机具填补了国内空白,水稻机械精量旱穴直播技术取得突破。同时,农机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今年7月,工信部、农业部、发改委等部门支持在江苏兴化启动的国内首个农业无人系统应用示范基地建设,研究推动精密导航、数字地图、自动控制等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四是区域化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在山东、江苏、河南、浙江、安徽、黑龙江等地汇聚了60%以上的农机百强企业,形成了一批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如以中国一拖、雷沃重工等为龙头的拖拉机产业集群)、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如浙江湖州地区的水田机械、山东临沂地区的植保机械、浙江台州地区的植保和排灌机械等产业集群)和一批地方产业园区(如黑龙江哈尔滨和佳木斯等地区的农机产业园区)。

五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稳步提速。2016年实现出口80亿美元,国产农机在东南亚、南美等地区具有性价比优势,如柳工甘蔗收割机已逐步得到古巴等国家市场认可。国际化并购取得可喜突破,如一拖收购了法国麦考密克(McCormick)公司,雷沃重工收购了意大利高端农机企业马特马克(MaterMacc)和阿波斯(ARBOS)公司,国际化发展布局初见成效。

做好供给侧挑战新机遇

会议认为,虽然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较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尚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农机装备产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首先高端不足低端过剩。国内企业生产的农机产品市场占比超过90%,但中小型低端机多、大型高端机少,动力机械多、精准变量复式作业农具少,企业同质化发展、产品缺门断档、市场低价竞争问题较为突出。

其次核心技术缺失。行业基础技术、工艺研究比较薄弱,尚未形成具备专、精、特、高的零部件开发和制造能力。电液控制系统及控制软硬件、打捆机的打结器等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

最后是产品质量亟待提升。农机装备的作业对象繁多、工作环境条件复杂,对产品质量可靠性要求高。国外产品均是通过大量中试后才上市,中试成本往往是研发成本的3~10倍。我国农机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中试不足,农机农艺融合不紧密,质量可靠性有待提高。

我国农机装备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既存在新的发展动力,又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全球来看,农机装备发展呈现出大型化集团化、智能化精准化、综合化高效化的发展趋势。大型化农机装备的需求大幅增加,全球农机装备产业已形成跨国巨头规模化竞争的格局,欧、美、日等国的五大农机集团占据了全球近70%的拖拉机市场和80%以上的联合收割机市场。欧美等国已建立和使用能够制定详细农事操作方案和机械作业计划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如作业面积、耗油率、产量的自动计算和统计等智能化功能,而且采用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还有通过大马力拖拉机、整体式多功能机组实现联合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如欧美标准型拖拉机功率已达到350马力,美国生产出近1000马力的超大型拖拉机,一次作业可实现犁、耙、播、肥等复合作业,实现高效率和低能耗。

从国内来看,支撑我国农机装备发展的基本因素没有改变,机遇大于挑战。

一是农机装备发展需求潜力巨大。伴随劳动力、资源等要素约束条件的持续变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逐步成长为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主体,农机装备的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

二是农机装备“全覆盖”发展需求凸现。主要体现在“三大拓展”,即从产中向产前产后环节拓展,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对农机装备的需求越来越大;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等领域扩展,目前棉花、马铃薯、油菜等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率仅30%左右,甘蔗收获机械化率不到5%,这些领域对农机装备的需求非常迫切;从平原地区向丘陵地区拓展,江西、湖北、四川等10个省市的丘陵山区以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耕地种植了全国近65%的水稻、96%的甘蔗、70%的油菜,但综合机械化率只有24~47%,农机化率提升空间很大。

三是农机装备自动化、智能化需求快速增长。经过近年来的集中购置新机后,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陆续进入设备更新和提档升级期,对高效、智能的农机装备需求将快速增长。

四是农机装备服务运营模式不断创新。近年来,伴随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农机4S店、农机电商、农事服务中心等农机服务新业态陆续出现,农机装备运营维护方式正在悄然变化。

《行动方案》助力农机转型升级

笔者获悉,2016年底工信部会同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等8个部门,组织行业研究编制的《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年)》,明确了农机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行动目标,提出了五大重点专项任务,包括发展新型高效拖拉机、高效能收获机械等12类主机产品,发展农用柴油机、无级变速器等10类关键零部件,提升产品可靠性,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农机农艺融合。

辛国斌要求,做好《行动方案》落实工作,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适应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导向,以推动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提高现代农业建设装备支撑能力为目标,以“填空白、补弱项、提质量、增效益”为着力点,重点推进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协同,完善联动推进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及时研究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调整优化政策体系,形成政策合力;二是着力创新,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三是大力推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四是加强自律,严格行业规范管理;五是多措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六是开放合作,提升国际发展能力。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调研了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科神农业装备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农机装备制造企业,观摩了采棉机、打药无人机、植保机械、液压翻转犁、残膜回收机等农机装备现场作业。辛国斌表示,新疆老一辈兵团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将人烟绝迹的茫茫戈壁变为人类宜居的茵茵绿洲。今天,我国农机装备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重任,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希望行业上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推动我国由农机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为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采编: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