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版权所有:国融(国际)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 鲁ICP备10206088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联系电话:0531-67776707 传真:0531-67776700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纬二路51号山东商会大厦A座29层
FUNDING DYNAMICS
资金动态
一周资本市场动态(2024.8.12~2024.8.18)
政策规则
1、重磅!投资者参与科创板网下发行迎新规
8月16日,上交所修订发布上海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发行实施细则。据悉,本次修订主要对投资者参与科创板网下发行业务,增加了持有科创板市值的要求。自10月1日起,网下投资者及其管理的配售对象参加科创板新股网下发行的,除需符合现行市值门槛要求外,主承销商还应要求其在基准日(初步询价开始日前两个交易日)前20个交易日(含基准日)所持有科创板非限售A股股票和非限售存托凭证总市值的日均市值为600万元(含)以上。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科创板增量资金,鼓励长期持有,促进金融资源向科创领域倾斜。6月19日,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八条,其中提出开展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包括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在科创板试点调整适用新股定价高价剔除比例。完善科创板新股市值配售安排,增加网下投资者持有科创板股票市值要求等。
当晚,上交所便火速响应,明确科创板将试点统一执行3%的最高报价剔除比例。据悉,现行业务规则和行业倡导建议明确,最高报价剔除部分为所有网下投资者拟申购总量的1%-3%,实践中一般选择按照1%的剔除比例执行。而上述安排旨在进一步加大网下投资者报价约束,引导科创板新股发行理性报价、合理定价。上交所当时表示,将在后续科创板新股发行与承销方案备案工作中,对发行人和主承销商执行前述安排的情况予以关注。(来源:中国证券报)
2、市场监管总局:加快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综合规划司负责人王国伟8月1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抓好《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合规指南》的监督实施,同时加快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在涉企乱收费治理方面,王国伟表示,对企业乱收费既加重企业负担,又损害营商环境。即使是小概率的乱收费现象,它在影响企业对发展环境的信心上也会有放大效应,所以此风不可长,必须零容忍。为此,今年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开展了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最大程度发现和解决问题。
聚焦重点收费主体。王国伟介绍,对向企业提供服务或销售商品并收取费用的行为,有以下四类主体发生违规收费的可能性较大:一是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二是承担政府委托事项和为政府履行职责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三是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行业协会和商会;四是在特定领域和市场交易中具有一定优势地位的经营主体。突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将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天然气管网和供水企业等领域,以及科技创新、制造业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检查、抽查重点,以更具针对性地帮助实体经济降低成本、增强动力。(来源:中国证券报)
3、税务总局推出便利纳税人跨区迁移新举措
国家税务总局8月15日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便利纳税人跨区迁移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通知》,从“优化事前提醒”“提速事中办理”“完善事后服务”全环节推出系列举措,进一步便利纳税人跨区迁移,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该《通知》自9月1日起执行。
在“优化事前提醒”方面,《通知》提出要主动推送办理指引。税务机关要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登记信息共享,根据市场监管部门共享的跨区住所变更登记信息,通过电子税务局等渠道主动向纳税人推送跨区迁移涉税事项办理指引,提醒纳税人查询办理未办结涉税事项。对纳税人存在未办结涉税事项的,同步向税务人员推送限时办理提示,督促限时办结。
在“提速事中办理”方面,《通知》从四个不同场景作出明确要求:首先,优化未结事项办理。申请跨区迁移的纳税人存在未办结涉税事项的,对依纳税人申请办理的事项,即时推送纳税人确认是否继续办理,纳税人选择继续办理的,税务机关应限时办结;纳税人选择不再办理的,税务机关应立即终结该涉税事项。对税务机关依职权发起的事项,按规定限时办结。其次,简化发票使用手续。对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的纳税人,信息系统自动将其发票额度转至迁入地。纳税人使用税控设备的,在省内迁移时,可线上变更税控设备信息,无需在迁出地税务机关缴销税控设备;在跨省迁移时,可线上远程注销税控设备,直接向迁入地税务机关领用税控设备,或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再其次,分类处理涉税风险。纳税人存在未完成风险任务的,税务机关对低风险的即时办理迁移手续,将风险任务推送至迁入地税务机关继续处理;税务机关对中、高风险的按规定限时完成风险应对,及时办理迁移手续。最后,优化退税办理环节。纳税人存在多缴税款的,信息系统自动提醒办理退税,对选择在迁移前办理退税的,税务机关应限时办理;对选择暂不退税的,税务机关辅导纳税人在迁移后办理退税。
在“完善事后服务”方面,《通知》明确要持续跟踪辅导。迁入地税务机关要提供“一站式”迁入服务,保障纳税人纳税信用级别、发票额度、预缴税款、所得税亏损弥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未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等权益和资质得以延续,并及时辅导纳税人办理迁移前未办结的涉税事项。(来源:上海证券报)
宏观经济
1、平抑资金面波动 央行灵活有效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8月12日发布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4年8月12日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745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6.7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实现净投放738.3亿元。专家表示,在税期、政府债缴款等多重因素下,预计央行将继续运用多种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业内人士认为,平抑资金面波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是此次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考虑因素。信达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一爽说,本周(8月12日-16日),受税期、政府债缴款与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等多重因素影响,资金面波动可能进一步加大。华西证券分析师肖金川认为,根据往年情况,8月并非缴税大月,税期纳税规模约6000亿元至8000亿元,但政府债净缴款规模达到6134.5亿元,为今年以来高点,且本周主要集中在8月15日和8月16日缴款。此外,8月15日将有40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多种因素叠加可能给资金面带来阶段性压力。“综合考虑国内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与政府债券供给增加等因素,偏宽松资金面目前虽然可能收敛,但央行灵活操作将继续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周茂华表示,8月12日,央行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适度增加短期资金投放,以平抑短期资金面波动,确保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附近波动,释放出央行继续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积极信号。
尽管资金面面临一定压力,但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呵护下,预计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期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中枢上行空间不大。未来资金面能否稳住,关键在于央行流动性投放规模和形式。专家表示,央行将继续为实体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有望加大,同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此外,在配合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后期降息、降准仍有空间和可能,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将更加稳固。”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财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认为,当前货币调控取向整体偏宽松,考虑到年内MLF到期规模较高,央行可能会继续加大MLF投放规模和操作频次或采取降准等举措,释放中长期流动性。
央行日前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持续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灵活有效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必要时开展临时正、逆回购操作,搭配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来源:中国证券报)
2、亚洲货币升值势头明显 美元走强趋势或迎来拐点
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14日报道,亚洲各国货币均呈升值趋势。美国降息预期增强,长期持续的美元走强趋势迎来转折点。如果一国货币对美元汇率上升,则发生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风险降低。亚洲各国央行为刺激经济发展而决定降息的局面或将到来。
在13日外汇市场上,马来西亚林吉特对美元汇率约为1美元兑4.4林吉特。8月5日,林吉特对美元汇率约为1美元兑4.3林吉特,达到16个月以来的最高值。当前林吉特汇率相比之前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泰铢对美元汇率约为1美元兑35泰铢,是7个月以来的最高值。菲律宾比索对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56.5比索,保持在4个月以来的高位区间。东南亚货币升值趋势明显。美国明晟公司计算的亚洲新兴国家货币指数也在8月上旬升至5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出现这一局面的背景因素是,长期以来的美元走强趋势告一段落。2日发布的美国就业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增幅明显放缓。美联储降息预期急速增强。美国长期利率一度跌至14个月以来的低位,显示美元整体强弱程度的美元指数触及7个月以来的低点。美联储观察工具是根据利率期货市场价格变动预测未来政策利率的工具。据估算,9月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的概率目前为五成。鉴于截至7月末这一概率为一成,预计大幅降息的倾向也急剧增强。受这一变动影响,市场对亚洲央行更易采取降息行动的预期增强。瑞穗信息研究所主任经济学家龟卦川绯菜认为:“亚洲通胀正稳步放缓,亚洲央行将追随美国降息。”巴西、智利等中南美国家采取降息措施,长期以来支撑了经济发展。墨西哥银行8日时隔5个月决定降息。
亚洲地区央行一直对降息犹豫不决,背景因素是美元升值伴随物价上涨风险。由于有些情况下与要求降低利率以提振经济的政府姿态对立,亚洲地区央行长期以来在稳定物价和刺激经济的夹缝中被迫进行艰难判断。如果美元呈现持续贬值趋势,则因担心货币贬值而对下调利率犹豫不决的必要性减弱。不过,亚洲各国如果轻易追随美国实行降息政策,也可能再次导致本国货币贬值。野村证券外汇分析师春井真也对2000年以后的美国降息情况分析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亚洲新兴国家追随美国降息,此后随着全球避险情绪增强,亚洲货币被抛售。”要求降息的政府也加强施压力度,亚洲央行“正迎来关键时刻”。(来源:中国经济网)
3、7月社融规模稳增 有效融资需求料回升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最新金融数据。数据显示,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5.72万亿元,同比增长8.2%。专家表示,从数据情况看,社融规模平稳增长。随着经济逐步恢复良性循环,有效融资需求料回升。经济政策着力点将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内需,随着消费恢复,经济循环会更加顺畅,也将创造出新的有效融资需求。
数据显示,7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1.11万亿元,同比增长8.7%。前七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53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0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9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1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5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21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14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5946亿元。在7月新增贷款中,票据融资增长较多。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表内票据是贷款的组成部分,是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在满足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要求下,票据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中小企业利用票据从银行进行贴现,与从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是一样的。特别是在有效融资需求不足时,银行短期内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项目储备不足时,通过加大票据直贴、转贴力度,将代表企业信用的未贴现票据转化为代表银行信用的表内票据融资,实实在在地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随着票据利率下行,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融资的成本也会相应降低,也可激发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上述人士称。
专家表示,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货币信贷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评价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需要具备多元视角。从社会融资规模看,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2%,仍然高于名义经济增速;从利率下降的成效看,7月人民银行下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年期、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均下降0.1个百分点,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从信贷结构看,支持“五篇大文章”的金融服务力度持续提升,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金融数据的新特点,很大程度反映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上述人士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上高度依赖于信贷资金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贷款“大块头”逐渐调整,反映到信贷数据上是不增长甚至收缩,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新动能领域贷款需求短期内难以完全接续,补不上传统领域贷款下降形成的“坑”,导致信贷增长出现波动。(来源:中国证券报)
资本市场
1、构建综合惩防长效机制 精准打击关键少数 资本市场防假打假新格局加快形成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发表《资本市场防假打假新格局加快形成》。文章称,从近期相关部门发布的财务造假案例看,从严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维护良好市场生态的政策合力正在不断强化。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财务造假是资本市场的痼疾,相关部门通过精准打击关键少数,加大“行民刑”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力度,构建综合惩防长效机制等举措,强力破除财务造假生态圈。资本市场防假打假的惩防新格局有望加快形成。
业内人士认为,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案中,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往往是幕后主使者,精准打击这些关键少数至关重要。从近期案件来看,监管部门对这些始作俑者施以巨额罚款,对相关人员采取市场禁入措施,不仅令其倾家荡产,还要断送其职业生涯;涉嫌构成犯罪的,或被追究刑事责任;强化执法威慑,配合投资者大力追偿挽损,让造假者人财两空。例如,*ST华铁时任董事长兼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决策实施案涉违法行为,为“首恶”,监管机构对其合计处以高达800万元巨额罚款,同时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为“首恶”,必严惩。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峰认为,精准打击关键少数,是监管部门“追首恶”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净化证券市场诚信环境。
业内人士认为,破除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生态圈,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构建综合惩防长效机制,增强公司治理内生约束,推动公司内部建立追责机制。同时,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对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中介机构依法暂停或禁止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完善资本市场会计、审计相关规则等。在推动公司内部建立追责机制方面,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建议,加强持续监管,明确发行人、上市公司内控机制要求,进一步强化对独立董事的要求,对上市公司可能涉嫌财务造假的行为加强信息披露约束,对关联审计机构、交易方等对象全覆盖,对存疑的信披业务、交易行为进行全链条穿透式查处,及时发现风险、防范风险。要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内部追责机制,倒逼关键少数履职尽责。对于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建议,建立中介机构黑名单制度,严肃追究配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第三方的法律责任。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黄江东认为,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督促其勤勉尽责,对于建设有序的证券市场是十分必要的,对中介机构的责任追究也应精准、适当。(来源:中国证券报)
No.2市场人士:债市短期博弈行为减少 市场供求有望趋于均衡
今年以来,我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中国人民银行已多次提示债券市场风险。市场人士表示,近期政府债券发行明显加快,市场上的短期博弈行为正在减少,表明债券市场供求有望进一步趋于均衡,金融管理部门轮番提示风险起到了效果。具体来看,前期,央行先是透露,将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而且是有买也有卖,不是量化宽松。随后,央行宣布已与部分银行签订国债借入协议。央行还于近期宣布,对于出售中长期债券的银行,阶段性减免中期借贷便利(MLF)质押品。
“长债收益率应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更加匹配。”市场人士表示,我国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总体仍将维持较快增长,通胀也有望呈现温和回升态势。此前长债收益率过低,市场预期与经济基本面存在一定偏离。市场专家表示,近期长债收益率向合理水平回升,有助于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防范形成“收益率下行—经济预期转弱—收益率继续下行”的负向循环,也可以避免弱预期自我实现的风险。“投资者要审慎评估债市风险。”市场人士提示,长期限债券久期较长,对利率波动更为敏感。理财资管等产品大量增持长债,既有资产配置的需要,也有博弈央行降息预期落地、炒作获利的想法。
市场人士表示,债市投资者在自主决策的同时,也要有自担风险的意识,债券价格不会只涨不跌,要谨慎评估风险。而且,债市投资如果出现单边一致行为,趋势变化后可能带来外溢性影响,蕴含系统性风险,央行从宏观审慎角度,已经多次在这方面予以提示,需要引起关注。市场人士还表示,机构投资者都寄希望于在价格高位,能够脱手短期买入的长债,实际上在趋同性交易中很难实现,一旦价格大幅逆转,机构手中已持仓的大量长债,难以短期内在市场上以合理价格出手。(来源:上海证券报)
3、沪深交易所切实发挥审核主体责任 多管齐下加强发行上市全链条监管
近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发布的最新一期《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4年第5期)显示,5月份至6月份,深交所对某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实施保荐业务现场督导,发现相关发行人存在“经销收入核算规范性存在异常”“不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依据不充分”等问题。
今年以来,在“两强两严”(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监管基调下,沪深交易所采取了更为严格和细致的审查措施,根据沪深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审核动态数据发现,上半年,两家交易所合计对13家首发项目的保荐业务启动问题导向现场督导,覆盖股权转让、对赌协议披露以及推广服务费真实性与合规性等众多方面。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表示,通过严把“入口关”,确保了只有符合高标准、高质量的公司才能进入资本市场,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同时,有助于加速淘汰那些质量不高、存在违规行为的公司和中介机构,优化资本市场环境。上市公司作为市场之基,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源头活水。因此,企业IPO上市决不能以“圈钱”为目的,更不允许造假、欺诈上市。这就需要从严监管企业发行上市活动,加强发行上市全链条监管,切实树立对投资者负责的理念,强化资本市场功能发挥,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在这过程中,证券交易所充分发挥审核主体责任,除了现场督导外,还通过出具监管工作函、问询函以及施以监管措施和纪律处分等手段,打造发行上市监管的“铜墙铁壁”。例如,上交所方面,2024年上半年共针对12家IPO申报项目及2家再融资申报项目中发行人信息披露问题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问题,采取纪律处分14次、监管措施31次,涉及1家发行人、14家保荐机构、8家会计师事务所、3家律师事务所及57名相关签字人员。深交所方面,2024年上半年共针对22家IPO项目、3家再融资项目的发行人、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出具89份监管工作函,督促提醒发行人、保荐人切实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执业质量,保证出具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沪深交易所对于企业发行上市活动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大,且监管手段丰富多样、成效显著。刘祥东认为,以“两强两严”为指导,未来监管将会实施更加严格的审核标准,强化公司的信息披露机制,更加注重企业的基本面和持续经营能力,确保拟上市公司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同时,不断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保护投资者利益。(来源:证券日报)
4、金融监管总局拟出台办法加强金融机构合规管理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获悉,为提升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水平,金融监管总局起草了《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于16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据介绍,办法要求金融机构在总部设置首席合规官,在省级(计划单列市)分支机构或者一级分支机构设置合规官。充分发挥首席合规官、合规官在合规管理体系中上下传导、左右协调、内外沟通的核心功能,统筹推进合规管理工作。强化业务条线的主体责任、合规部门的管理责任和内部审计的监督责任,做到有机统筹、有效衔接。同时,办法要求金融机构为合规管理部门配备充足、专业的合规管理人员,通过合规人员的专业性提升合规管理的有效性。明确首席合规官及合规官的参会权、知情权、调查权、询问权、建议权、预警提示权等履职保障。
在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方面,办法明确相关行政处罚及其他监管措施,对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首席合规官及合规官等未能有效实施合规管理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肃追责,加大惩戒力度。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将认真研究各方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办法并适时发布实施,督促指导金融机构全面提升合规经营能力,确保经营管理和员工履职行为在依法合规轨道上稳步推进。(来源:新华社)
大宗商品
1、衍生品加速“上新”具有三重意义
日前,中国证监会同意鸡蛋、玉米淀粉、生猪期权注册,三个期权品种将于下周上市,连同目前正处征求意见阶段的瓶片期货,四个期货及期权品种的推出将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企业再度添砖加瓦。近年来,期货市场走向高质量发展,衍生品持续扩容,期货及期权品种频频“上新”。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期货及期权品种数量增至133个,覆盖农业、金属、能化、金融等多个领域,基本满足大宗商品交易的一般需要。衍生品的增多,也给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抓手。一方面,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坚持以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为主线,灵活运用套期保值、场外期权等工具,尤其是在农业领域,连续多年持续推广“保险+期货”模式,鼓励广大实体企业利用衍生品工具规避生产经营风险,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另一方面,以场外衍生品业务为代表的风险管理业务蓬勃发展,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风险管理公司)通过场外期权、互换、远期等多元化服务模式,为实体企业提供定制服务,帮助实体企业减少成本开支、增厚营业利润。
站在当下,衍生品加速“上新”,期货及期权品种供给提速,这具有三方面积极意义:一是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与深度。虽然期货市场现有的品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各类企业避险需求,但在新兴产业领域覆盖面尚有不足之处。加快各类新品种工具供给,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巩固产业国际竞争地位、服务制造强国建设、促进绿色低碳行业发展。二是加快推动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期货市场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这就要求行业发展应紧贴产业需求,在服务产业企业、农业发展和国家战略方面提供更加多元化服务,而加快各类期货及期权供给则是构建场内市场体系的基础,有利于丰富产品类别和风险管理策略,从而为期货公司和交易所提供新发展机遇,推动行业提升服务水平,走向高质量发展。三是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期货力量”。加快各类衍生品工具供给,才能更好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和资源配置三大功能,为打造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贡献“期货力量”。(来源:证券日报)
碳圈热点
1、中共中央、国务院:鼓励各类资本提升绿色低碳领域投资比例
中国政府网8月11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意见提出,完善绿色税制,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完善环境保护税征收体系,研究支持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为传统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创新和优化投资机制,鼓励各类资本提升绿色低碳领域投资比例。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低碳项目投资、建设、运营,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意见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顶层设计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科学开展考核,加强评价考核结果应用。
意见提出,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在健全绿色转型财税政策方面,意见明确,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财税政策体系,支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传统行业改造升级、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广等领域工作。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税收优惠。完善绿色税制,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完善环境保护税征收体系,研究支持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年限至2027年年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为传统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在合理评估风险基础上引导信贷资源绿色化配置,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绿色信贷发展。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积极发展绿色股权融资、绿色融资租赁、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有序推进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创新。发展绿色保险,探索建立差别化保险费率机制。
(采编:新艳)